查看原文
其他

在三本院校工作两年后,我选择去读博(附经验分享)

潇晓康康 募格学术 2021-03-23


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 转载请在文章下留言


作者简介

土木男一枚,本硕就读于某中部省份一所211高校,15年硕士毕业,在某三本院校工作两年,苦恼于一眼看穿的后半生,又考取了北京某211,985学科平台高校博士,目前博二在读。


引言


此刻在火车上,望着窗外的大片麦地和不时通过的城市火车站,看着人流不断的上下,一副充实而又繁忙的样子,心中不禁感慨万千,我们不必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,只要深夜面对自己的灵魂时,不曾后悔,就是精彩的人生。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,突然想写出来,如果文中的某些经验或者方法能够对某些需要的人提供些许帮助,则写该文的目的就达到了,甚至会觉得诚惶诚恐。


考博背景


时间回到153月,刚过完年,硕导介绍去了某国企工作,刚去的第二天就被派到野外从事挖矿相关的工作,到了之后跟同事聊天,说以后估计常年在野外,心里那个崩溃啊,当天就跟着工程上的车回来了,厚着脸皮跟领导委婉的辞职了,到现在还觉得心里愧对硕导。


然后就接着找工作,6月份顺利毕业后来到了一所三本民办高校当老师。民办高校不比公办高校,本质上就是一个企业,抠门程度一次一次刷新我的底线。



169月份迎娶了美丽的新娘,我的校友,她166月毕业,学的医学相关专业,去了一家三甲医院,待遇特别好。巨大的反差以及一眼看到头的工作,开始让我反思以后的路子。


媳妇特别理解和支持我,让我去考博。我考虑了几天,觉得人生不就是用来折腾的么,如果一点波澜都没有,犹如一条直线的心电图,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?当即就下定决定试一试,没什么输不起的,不是吗?


确定学校


虽然中国的大学特别多,但是合适的专业,合适的学校,其实就那么几所。


考博不像高考和考研那样全国统一考试,而是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,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组织,所以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报名系统,互相不冲突。考虑到刚结婚不久,不想去特别远的地方,就有了三个方案。


A:硕士所在的学校,也是我俩共同生活的城市,不必承受异地的痛苦,但是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比着一流大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,并且我的硕导不是博导,没法报他的;


B:首都某211,985学科平台高校,相关实力国内前列,可以采用申请考核的方式,省了很多复习专业课的时间;


C:位于邻省的中科院的某研究所,三年制,科研实力特别牛,采用统考的方式,并且考试内容和题目特别难。


联系导师


学校确定后,就开始着手联系导师了。话说这真是一件考验人品和运气的事情。毕竟没有直接接触过导师,不熟悉导师的性格和脾气,也不知道导师还有没有名额,一切都是未知,想想都是一件刺激的事情。


首先联系了硕士学校的一个博导,同时本科和硕士阶段教过我们力学课程,是我们寝室4个人的本科生导师(注:学校给本科生也安排了导师,目的是可以解答本科生可能提出的一些科研,生活相关的问题,说实话接触并不是很多)。


但是由于我的力学基础相对比较好,课堂上答题互动也挺频繁,他也挺欣赏我的。所以当我给他打电话说明情况后,非常热情的表达了欢迎之意。开局还挺顺利的。


接着又给首都某211高校的相关老师发了邮件,发了好几个老师,基本上都回复了,有的回复的比较官方,例如欢迎报考,例如经费有限,最好报考其他老师等等,但是有一封回复,特别的诚恳和认真,到现在印象还非常深刻,信里说道,“看到了你的简历,看得出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,比较适合继续深造,但是博士阶段是一个非常考验毅力和耐力的阶段,还需要非常苛刻的学习,如果有意向报考我的博士生,可以来面谈,路费我可以报销”。顿时满满的感动和激动啊,当即回复了邮件,要到了电话以及约了见面时间。


于此同时,给研究所的一个老师也发了邮件,主要他的研究方向跟我硕士做的东西特别贴近,该老师头衔特别多,比如国际某某主席,国际某某理事等等,妥妥的大牛。


很快该老师回复了,“你好,请跟我的助理联系”。然后我就联系了助理,发了简历相关内容。我主动跟助理说,“如果方便的话,我想过去找找老师,当面交流一下”,助理回复说,“可以,看机会”。至此,三个学校的导师基本都联系好了,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。


跟导师见面


首先见了硕士学校的这个博导,也非常熟悉了,轻车熟路的来到他的办公室,我俩也详细的聊了聊有关学校博士招生的程序,注意事项,说现在学校只能统考,英语是关键,只要过线就没问题,也给我说了他现在的项目,想要解决的问题,还问了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等等,总之聊的比较愉快。


后来到了跟首都211高校导师约见面的时间,我就过去了,还挺忐忑的,毕竟这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一个陌生的导师。


进了办公室,介绍了自己,然后聊了一些基本情况,没有过多的聊学术上的问题,也是给我介绍了考博的基本程序,他建议我申请考核,然后把他的博一学生喊过来,给我详细的介绍整个流程,最后说完,还让这个博一的学生领着我转转校园,让他把申请考核时期准备的材料给我拷一份。真的是很感动啊,好老师都让我碰到了么?感动,感恩。


从首都回来之后没几天,研究所老师的助理给我发信息说,“老师现在在某学校讲课,为期一个月,该城市离你比较近,如果方便的话,就过来一趟吧”,我当即就按照他约的时间,买了火车票就过去了。


到了之后,与博导聊了聊基本情况,了解了他的团队,一个国际化的团队。如果顺利加入,会经常出国交流,我内心又开始心潮澎湃(原谅我并没有接触过高层次的大牛)。


博导还介绍说只要考试能通过,一般没有问题。同时提到考试并不简单,如果达不到研究所的录取分数线,可以通过东北某985大学招生,便可在研究所平台下做科研,我一听,靠谱啊,当即表示感谢并且会好好复习的。


总体来说,跟导师见面也都挺顺利的,同时发现,越是层次高的人,越是谦虚和低调,感觉自己就是个井底之蛙,没有接触过领域高水平的大牛,这个时候,突然感觉自己应该去大城市开阔一下眼界,毕竟大城市的资源和氛围都是一流的。


复习之路


至此,学校和导师都已经确定了,此时已经是16年11月份了。三个学校的考核方式也不同,硕士所在学校是统考,考英语,数值分析和专业课;首都211高校是申请考核,17年3月份会有一个基础测试(笔试),考察一下学生的基本功;研究所是统考,也是考英语,数值分析和专业课,但是难度上要比硕士学校大的多。


这里强调一点,当时在研究他们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的时候,就已经详细的对比过考试的科目,最好是选一样的,这样的话,复习起来更加具有针对性。最终我以研究所的难度作为标准来复习,找来了参考书目和往年的真题,在任教的学校的图书馆,开始了复习之路。


首先是英语,真的是老大难,只能硬着头皮上了,看看单词,看看长句,看看文章,尽量的培养自己的语感。数值分析的话,除了参考书目,也找来了硕士期间的课本和讲义,有不懂的,还跟现在的硕士师弟沟通交流下(因为都在一个城市,所以我跟硕导还有师弟联系都挺密切的,逢年过节也都一起聚餐),专业课的复习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。


不过研究所的往年真题真的挺变态的。一个人的复习真的是一个沉炼的过程,不像考研,有研友互相鼓励,复习考博真的是一个人在坚持,时间过得很快,随着复习的深入,心里也慢慢的有了清晰的概念,首选首都211高校,其次硕士学校,最后选择是研究所。


笔试


转眼间就到了17年3月份,笔试也都陆续开始了。首先进行的是硕士高校的笔试,考场教室还有环境都那么的熟悉,体检,资格审查,领取准考证,最后考试,一切进行顺利,心里也稍微轻松一点。


3月份是首都211高校的基础测试,第一天下午先资格审查,然后考试,主要考察一些基本专业知识,有必选题和选做题,题目的分值选够100分即可,基本都是简答题,答的也还可以,第二天早上体检,完毕后就让回去等通知了,跟博导发了个短信汇报下基本情况就回去了


一周以后是研究所的笔试,基本一致的流程,资格审查,考试,果然考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名不虚传,考完感觉不太好,跟助理打了个招呼就回去了,基本对研究所不报什么希望了。


面试


前面介绍过,博士的招生都是每个学校自己组织的,其招生程序和过程可能会稍微有些差别。


硕士学校的面试就安排在笔试结束的第二天,也就是说不管笔试成绩怎么样,一律参加面试。此时是17年3月初,当天晚上我制作了面试PPT,把主要内容与博导的研究方向相结合起来,但是毕竟还没有做相关的工作,所以也只是简单的了解,断然说不出太深刻的东西。


面试的时候,先简单的自我介绍,接下来开始汇报自己的学科综述和研究设想,然后就是老师的提问,对于老师提问的问题,说实话不是很懂,我就很坦诚的说这个问题目前不是特别懂,但是如果能被顺利录取,我会以极大的热情来研究相关的问题。


至此,该学校面试结束。接下来一段时间重点关注首都211高校的网站,盼望着更新笔试通过名单,煎熬的等到4月份,终于更新了,自己进入了复试,然后就按照当时师兄交代的,准备一份英文的自我介绍,一个PPT,这个英文的自我介绍真是下功夫背诵了,万一到时候一紧张忘了怎么办,毕竟这个学校目前来看还是首选的。


所以我吃饭想着,上厕所想着,睡前也想着,为了纠正自己的发音,专门找了任教学校外语学院的朋友帮我朗诵一遍,我用手机录下来,不断的听,不断的练习,终于让这个英文的自我介绍形成了一种本能,很自然的能够背诵出来,发音也没那么乡土化了。很快到了5月份该校面试的时间。


资格审查完毕后,发现共有100多个学生参加面试,本校直博和硕博连读还有我们外校考生全部放在一起进行。


轮到我的时候已经快12点了,老师提问的问题比较刁钻,自我感觉回答的不是很满意,面试结束后心情挺低落的,说实话,这么长的时间准备,几乎一点都没用上,出来后赶紧给博导打了个电话,简单说明了情况,表达了特别想读博深造的意愿,博导安慰我说既然结束了,就安心回去等消息吧。


接下来,研究所的笔试结果公布了,不出所料的没有进复试。应该看到,自己跟顶级学生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,就当做锻炼一下自己了。


选择


由于硕士学校的程序进行的特别快,4月份的时候,硕士学校的博导告知我过线了,问我有没有报考其他学校。我如实进行说明。


硕士学校博导建议我去首都进一步深造,跳出固有圈子。自己当时心里也有一股执拗劲,可能也是想为了证明自己吧,就跟博导说我愿意赌一把,我选择首都,相当于放弃了绝对没问题的硕士学校,选择了只是希望较大的首都学校。


前面提到首都学校面试情况不是很满意,我内心很煎熬,担心今年白费力。等待最终结果的那一段日子里,真的是特别特别煎熬,每天都是胡思乱想,感觉好像考不上就没法活了似的,虽然说博士不是唯一的出路,但我真的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,把它当做提升自己的平台和改变命运的跳板,可能这种心理在出来工作两年后,相对于应届生而言,更加的深刻吧。


终于等到了最后的结果,首都211高校录取了,果然面试成绩比较低,但是由于笔试成绩还不错,所以总成绩也还行,真的很感恩,一路心情跌宕起伏,就像有人曾经说过的,体验过,经历过,便不后悔。


结语


一路走来,有高兴,有失落,有希望,有难过。现在回想起来,好像没有了当初的敏感和神经,感觉变得更加的云淡风轻。我们应该都是这样吧,经历的时候,如针扎似的煎熬,刻骨铭心,辗转反侧,可是当脱胎换骨、破茧成蝶后才发现,曾经经历的痛苦,都不算痛苦。


考上之后,新的目标就是顺利毕业,忽然感觉比当初考博还要难。人生就是这样,爬过一个山头,前面还有一个山头,并且山越来越高,可是只有爬的越高,看到的风景就越秀丽壮观,不是吗?


谨以此文献给想要考博和正在复习的同学们,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,不管最终的结果怎么样,努力过,奋斗过,便不后悔。“天空不留鸟的痕迹,但我已飞过”。同时感谢我的妻子在整个过程中的支持和鼓励,让我可以走的更远。


干货分享


1、学校不必选的太多,2-3个足矣,即给自己留个后路,又不会太分心。


2、一定要把备选的学校近5年的博士招生考试的各个时间点横向对比一下,尽量选择不冲突的。


3、考试的科目最好选择一样或者类似的,这样复习也比较省心。


4、如果在学校官网上找不到最新的招生简章,可以看看往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,里面都有导师的姓名,如果找不到导师的联系方式,可以百度导师的姓名,一般都会有导师的介绍和邮件,还有一种方式,就是上知网查阅一下导师发过的文章,如果是通讯作者的话,会有联系方式的。


5、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,提高效率,选择高校的图书馆或者自习室是不错的选择,有学习的氛围。


6、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诚实,切忌不懂装懂。


7、每一个流程下来都要跟导师简单的汇报一下。


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!




微信改版后,为了避免错过精彩推送

强烈建议大家将我们设为【星标】

(如下所示,或直接点击公号名进主页)

没有更新看不到星标,也可以设为置顶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